

等等!?怎麼沒看過這生蛋黃與爌肉飯的結合呢!?
無人不愛的日本生蛋在遇到台灣靈魂食物爌肉飯後,激起了完美的火花!
小編到訪的時刻正值午餐時間,經過店員推薦點下套餐「魯肉飯與名物鍋貼棒燒餃子」套餐(若要翻成台灣北部說法,應該是:爌肉飯與鍋貼套餐)
店內看似雖然狹小卻沒有違和感,裏側還有一個完整的空間供多人數使用。
這是原本以受許多日本訪台旅者及台灣民眾喜好的巷弄美食「 張記鍋貼牛肉麵 」為核心起點,搭配適合日本口味的調整後進化成的小吃店。
第一間店開在關西梅田,去年11月也正式進軍東京!
狹小的店面卻非常地乾淨,採訪期間也有不少年輕女性紛紛進店。
菜單裡標示著原本位於台北西門町的起始店「張繼鍋貼牛肉麵」資訊。
小編到訪的時刻正值午餐時間,經過店員推薦點下套餐「魯肉飯與名物鍋貼棒燒餃子」套餐(若要翻成台灣北部說法,應該是:爌肉飯與鍋貼套餐)
其他也有單點菜單如炒青菜、麻婆豆腐,以及單點的鍋貼或水餃。非常適合從白天就配菜喝小酒喔!
牆壁角落裡到處都是台北街頭的照片一隅,小小的貼紙則是東京口味的佈置方式。
隨時歡迎使用的插座,應該是來自台灣的基因吧!?
想要找老闆點菜?不用找點菜鈕,抓著吊掛的塑膠雞呼叫就可囉。
牆上擺滿了台灣的五年紹興酒,特別有親切感。
「魯肉飯」口感上面不僅忠實呈現在台灣時吃到的濃厚八角滷汁調味,爌肉上也佈滿了炸油蔥,香氣十足,另外為滿足日本口味,店家特別在飯上加了一顆生蛋。對於想要品嚐正宗台北滷肉飯的朋友來說也許有點視覺上震驚,但在小編實際品嚐後發現,店家使用的爌肉與豐富的滷汁跟濃厚的蛋黃相融後味蕾間的層次瞬間加成,略帶酥脆的油蔥更與八角匯集後香味撲鼻。相信對台灣朋友來說也是一個新舊融合的飲食體驗。
蛋花湯帶著熟悉的麻油香,少了過度的黏稠狀清淡得宜的鹹度讓人不禁想一口接一口地喝完。
鍋貼與餃子內餡也與一般在東京街頭吃到的鍋貼餃子內餡不同,去掉大家比較在意的大蒜,使用香甜多汁的韭黃,讓內餡更為鮮美容易入口,餃子皮也非常Q彈,如果不想要吃飯搭配餃子,也可以單點十顆鍋貼或十顆水餃食用。
在嚐過鍋貼後,雖然中午套餐已經讓人吃撐了,好奇心使然,還是點了水餃來嚐嚐,Q彈的外皮搭配韭黃鮮肉內餡,店員推薦使用口味偏甘甜的特別醬料,實在是絕配!
店內也將一般台灣巷弄美食裡會看到的「站著包水餃」的景象還原,雖然周圍多了新穎的燈飾,這個瞬間還是最能抓住小編的胃呀!
可愛的角落。
面具是西門町店老闆的擬人畫做成的,背面則是飲料菜單,喜歡的話還可以戴上照相留念喔!
另外,店裡也有台灣式菠蘿麵包,雖然小編記憶中好像台北街頭美食沒有這一款。。。但可以自己取用加上還能加溫外帶的服務還是好台灣!
乍看之下還以為自己回到台灣,仔細瞧瞧,上面寫的是日文呀~。